读史已经已经一段时间了,偶尔有灵感迸发,想写下几段只言片语,一直在犹豫中未能付诸实际。一方面,上周整周的出差打乱了之前的计划,另一方面对读史的一些感触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推进之中,往往是某时觉得较为新颖的观点到第二天时又觉得似乎已泯然众人矣,其实最大的原因可能也是懒惰的心理作祟吧。人只要懒惰,总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找到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的。
对于历史,我一直是很感兴趣的,从小开始一直始然。从小学接触的中国历史再到中学、大学,接受了较为正统的历史教育,形成较为传统的历史观。工作后,大多数的读书时间消磨在文学和文化书籍中,剩余的一部分献给了零星的历史学。从去年开始,就有一种设想,想要对历史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学习,便在去年年中付诸于实践。后来因为成婚等其它原因,学习时断时续,甚至有一段时间已然停滞,直至今年重启读史计划。
我的计划是首先第一阶段概念性认识世界史,第二阶段再进入中国史,同时培养古汉语阅读能力,最终进入二十四史。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学习任务。
对于世界史的学习,是一个庞杂的工程,涉及地域广阔,文明发源和进程不一,民族性和文化性也不一样。要理顺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形成的历史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培养全球化的大历史观念非常重要。只有立足于全球,不局限于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了解和掌握全球化历史进程才可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当然,在大历史观的培养和形成上,教材的选择也至关重要。研究全球史的专家很多,甚至可以说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人研究全球史,到受观念、受教育程度、掌握素材程度、严谨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的史学家所形成的史书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受个人民族主义影响,大多数史学家会形成本民族或本国家的中心论,过于强调或夸大本民族或本国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导致某些观念失之偏颇。是以,教材的选择相对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