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向来诗文里秋代表的是萧瑟肃杀。入骨是肝肠寸断,颦眉是相思无期。然而秋确有其另一意味,虽无阳春德泽而万物生辉的朝气,但也没有仲夏苦夜难耐的暑气,也不像冬寒得万物凋零。倘若自然与人生里只有一个季节,我于秋是有所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朝荣烂漫,暄气初消,彼时正是初秋,倒算是脱了些聒噪的躁气,沉淀了一些练达的稳。桂花可赏,槐荫地漏下的丝丝凉气给了孩童消余暑的乐园,而我也有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也不算得上是凄切。虽没有春的勃勃生机,但也不乏生气。自然的秋,早懈了些许葱翠争荣的稚气,倒也给了彼此一些可以边界可以独开。人生一途,世人慌张,不过图碎银几两,故土一抔,净土一寸,也是这些念想,早添白发几许,压弯脊梁,少了些留给自己的安静与漫闲的空间。若人生有秋的一点沉稳与安适,算得上是一件幸事。

深秋绕不开纯熟一事,丰稔是庄稼农民的期盼,成熟是人们身心的改变。自然的秋,赋予万物结果的权利,把前半生酸甜苦咸尝尽内敛,全然被一层皮消化成核,展露出岁月滤过后的纯熟,由被孕育转变为农民的希望,意蕴深长,大抵算得上庄子笔下“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而人之一生,成熟更算得上一种必担的职责,为自己的现在与未来负责,角色转变后从被呵护者成为守护者,在待人处事上更为练达,排脱了欠妥的格调,算得上独当一面了。

暮秋尽是归根处,桑梓红枫又一春。“三千红尘难言尽,枯坐空禅怎了然。”暮秋非是迫暮枯坐的垂矣,而是一种看淡了生死的豁达与返璞归真。古人所言梧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我道是凤栖梧桐职责已尽后的殷实与坦然,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的秋,非是单纯的凋落,而是为新生孕育新的生机,为自我瓜熟蒂落后仍保有一份传承与奉献。人生的暮年不是了无生机,不是因早年“恐逢故里莺花笑”感慨生不逢时的失意,而是在面临尽头时仍能有“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淡然与洒脱,是一代人哺育一代人,生死早在爱与义务之外,为个人价值得以实现而欢欣,为传承文明血脉而骄傲。

语堂落墨笔端有言曰“人生世上如岁月之秋有四时。”我笑谈谓之脱稚、沉淀、熏熟、归根。

林语堂先生对秋的况味悟得透彻,而世上若邓肯者,又有几人?若岁如秋长存,个中真意能被人悟得几分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把岁月予我的酸咸果腹谪落尝尽,再一字一句,一帧一画,将秋诵读,再将倒带,细细品味。

本文地址:https://gzsstz.com/1921.html
版权声明:版权归 admin 所有,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站所有资源一切采集与互联网,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